生物反馈治疗便秘有效果吗,便秘生物反馈要做多久
- 便秘原因
- 用户投稿
- 2025-03-31 09:12:10
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量少、质硬、排出困难,或合并一些特殊症状,如:长时间用力排便、直肠胀感、排便不尽感,甚至需用手法辅助排便,便秘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据统计慢性便秘的发病率约为6.07%,60岁以上人群便秘的发病率高达11.5%,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慢性便秘主要分为出口梗阻性便秘、结肠慢传输性便秘和混合型便秘等,其中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数量占便秘患者总数的60%以上。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泻剂治疗便秘,但长期盲目和随意的服用各种通便药、促动力剂等药物容易形成泻药依赖,且副作用多,停药后易复发,严重的顽固性便秘,甚至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但大多数临床常见的便秘患者还是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来控制症状,如何提高功能性便秘的疗效,一直是当今临床的重点与难点。
在众多的治疗方法中,生物反馈疗法目前深受广大便秘患者青睐,与传统治疗和手术疗法相比,其中盆底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是一项新近发展的技术,通过分析患者表面肌电数据,制定不同训练目的的生物反馈方案,与传统治疗和手术疗法相比,具有无创、无痛苦、无副作用、治疗费用低、门诊治疗等优点,其机理是将人体不能察觉的生理信息通过仪器转变成可以懂得的信号,患者可以根据生物反馈治疗仪屏幕上显示的直肠肌电和盆底肌肌电的活动情况,识别自己正常和异常的肌电信号,不断纠正和调整盆底肌群活动,加深了对盆底肌群活动的直接感知和体验,学会正确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调节和纠正排便协同动作异常,使之恢复正常的排便,还可通过模拟生物电刺激,改善盆底血供,增强患者盆底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肠蠕动,增加便意,达到治疗目的。随着反复生物反馈训练,达到不用生物反馈仪,仍然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生物反馈疗法已成为排便反射异常所致便秘的首选疗法,尤适用于功能性便秘中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属非完全神经源性、盆底松弛型,不伴有明显的直肠、子官和膀胱等脏器脱垂,且患者精神正常,认知良好,有较强的治疗愿望的患者。对慢传输性便秘欠佳,目前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疗法一般先行胃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排粪造影等检查后进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包括60秒前基线测试、5次快速收缩、5次持续收缩和放松、持续60秒收缩和60秒后基线测试五个步骤分析盆底肌收缩时产生肌电信号(SEMG)的波幅、变异系数、动作速度和肌纤维运动类型等,评估盆底收缩放松功能,根据评估结果根据盆底失迟缓型、盆底松弛型、混合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案,一般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 ,每次20-30分钟,一般推荐2-3个疗程。生物反馈疗法同样存在疗程较长,患者依从性较差的弊端,我们推荐在生物反馈疗法基础上配合盆底肌收缩放松运动的凯格尔训练,提高盆底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协调性及盆底肌排便时的协调性同时加以心理认知疗法,会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