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用开塞露也拉不出来,老年人便秘的解决方法
- 快速排便
- 用户投稿
- 2024-11-15 18:15:48
曾有人半开玩笑地说,幸福的生活就是“吃得下、拉得出、睡得着、笑得动”。可偏偏很多人在“拉得出”这种羞于启齿的问题上出现了困难。
便秘是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遇到过的情况,但很多人对于便秘的处理仅限于知道“开塞露”。那么一便秘就能用开塞露缓解吗?如果不是,那又该怎么解决呢?
一整天没有排便,就算便秘吗?
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排不尽感,以及在不用通便药物时完全排空粪便的次数明显减少,如果上述3项同时具备了2项,就可以判断为症状性便秘。
少数人由于运动少,粗纤维摄入不足,肠道蠕动慢,从食物消化到形成粪便向体外排出的时间间隔会稍长,但只要有便意,排便通畅,没有排便困难和疼痛,就不用担心。正常人1天排便1次,少数人2-3天排便1次或者每天排便2-3次,但只要粪便成形,没有排便困难的,都算正常。
不过,对于便秘的认知,医生和患者是有一定差异的。由于各种症状及其组合在每个患者身上主要表现程度不同,患者自身的感受和耐受程度也不同,多数以排便频率减少为主要表现,通常认为每周排便少于3次即为便秘。当然这还是必须结合患者平时排便习惯、粪便性状和有无排便困难来判断是否真的是便秘。大多数患者描述自己的症状是粪便干结、排便费力,排出的少量粪便像“羊粪蛋”。
便秘这种事情虽然常见,但也不能小觑它可能产生的危害。由于用力排便,局部压力增高,可以引起肛门疼痛,甚至诱发肛裂和痔疮。对于老年人,还有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另外,由于排便不畅,还可能随之出现腹胀腹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疲惫乏力、急躁易怒等情况,对正常生活都会造成很大困扰。
一便秘就用开塞露,真的有用吗?
医学上的治疗多是循序渐进的,用药前首先从改变生活方式入手,便秘患者也不例外。
防止便秘,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可以适当增加身体活动,每天保证蔬菜水果以增加纤维素和果胶摄入,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可以适当吃些粗粮。减少辛辣刺激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如厕时注意力集中,不要看报纸或者玩手机。对于心理因素作用明显的患者,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等。
如果上面这些招数没有奏效,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泻药。常用的泻药大致有这么几种:
1.容积性泻药
主要是果胶等可溶性纤维素和植物纤维等不可溶纤维,它们能加速胃肠道运作,吸附水分,软化粪便使之易于排出。
这类药物起效缓慢,副作用小,因而比较安全,对孕妇也适用,常用于轻症便秘的治疗,但正因为起效慢,不能用于暂时性便秘需要迅速通便的情况,且摄入过多会出现胃肠胀气。
主要是易溶于水又不易被肠道吸收的盐离子,最常用的是硫酸镁,它能在肠道内形成高渗环境,从而吸收大量水分,增大肠道容积,刺激肠管蠕动增强。
这类药物通便效果猛烈,也正因为此,容易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比较谨慎。
3.润滑性泻药
文章前面提到的开塞露就是润滑性泻药的一种,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液体石蜡等也属于此类。它们主要通过润滑肠壁,软化粪便,使粪便易于排出。但由于排便反射是由直肠神经完成,用常规方法挤入肛门内的开塞露一般只能作用于肛管内,很难刺激到直肠,引起的排便反射较弱,因此对于进食少,粪便量少且干结的患者,作用就不明显。
临床上,润滑性泻药主要用于粪块嵌顿和需要快速通便的患者,只作为临时缓解痛苦的权宜之计,且不宜长期反复使用。
4.渗透性泻药
这类药物主要有乳果糖、聚乙二醇等。乳果糖可用于肝病患者的治疗,对糖尿病患者也是安全的。聚乙二醇则是高渗透、难分解、难吸收的电解质溶液,消除了其他泻药腹胀的副作用,适用于粪块嵌顿或慢性便秘的临时通便。
对容积性泻药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尝试每日小剂量摄入聚乙二醇,多数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
5.刺激性泻药
这类药物可以刺激肠壁,增强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主要有番泻叶、芦荟等植物性泻药,还有酚酞、蓖麻油等。
这类药物作用猛烈,一般只在容积性泻药和盐类泻药无效时才暂时使用。长期大量使用时,植物性泻药中含有的蒽醌类物质会损伤肠神经丛,引起平滑肌萎缩,反而加重便秘,更严重的会引起结肠黑变病,增加罹患肠息肉和肠癌的危险。
除了泻药外,便秘还能怎么治?
除了泻药以外,促动力药和微生态制剂也是常用药物。促动力药可以促进肠道平滑肌蠕动,改善神经功能,常用的有莫沙必利、普卡必利。微生态制剂能够补充有效菌群,从而产生有机酸,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
对于粪便嵌塞或严重排出道阻滞的便秘,还可以采用清洁灌肠疗法,常采用生理盐水或甘油制剂。
此外,对于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者,还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对于有心理因素或肠胃运动功能不佳的患者,手术效果也不是很满意,而且还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因此手术治疗便秘的应用比较谨慎。
总之,便秘治疗的方法很多,但由于其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因此既不能指望“大力出奇迹”,也不能奢求“毕其功于一役”,还是要根据症状表现轻重、病因和类型,按部就班,对症下药,进行循序渐进的调整和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19100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
返回列表